换气方式全新风+排风
洁净级别万级、十万级
允许误差±2mm
用途实验室洁净
适用范围工厂、实验室、医院等
类型全钢
材质环保安全
可售卖地全国
优势多年检测经验
适用面积定制(m2)
报告报告可加急处理
除尘率99.77(%)
加工定制是
杀霉菌率99.98(%)
废气净化率99.98(%)
是否跨境出口*货源否
客服24小时在线
发货方式默认物流
特色服务免费咨询
品质优
气相色谱室及原子吸收分析室因要用到高压钢瓶,设在就近室为能建钢瓶室(方向朝北)的位置。放仪器用的实验台与墙距离500mm,以便于操作与维修,室内有有良好的通风,原子吸收仪器上方设局部排气罩。
微型计算机和微机控制的精密仪器对供电电压和频率有一定要求。为防止电压瞬变、瞬时停电、电压不足等影响仪器动作,可根据需要选用不间断电源(UPS)。
在设计的仪器分析室的同时,就近配套设计相应的化学处理室,这在保护仪器和加强管理上是必要的。
据实验室的杨建民博士介绍,实验设施都是为保证研究人员的安全而精心设计的。在核心区的非动物实验室,有一个像大型抽油烟机的核心实验装置,它的玻璃安全罩可以保证病原不扩散:实验之前,先按电源,让里面的气流稳定10至15分钟,再打开安全罩,将实验用器皿放到里面的操作台上,这时安全罩降到只有10厘米高,在研究人员面前形成一个保护屏。这里不能使用尖锐的器械,所有设备都是圆角设计,以防止研究人员被划伤,导致感染。
记者注意到,每块区域的地面颜色也不同:清洁区是蓝色,缓冲区和核心实验区是绿色。在缓冲区,有一
个黄色的洗眼器,研究人员如果意外将污染物喷到眼睛里,可马上用它冲洗。
监控严密:举动尽在掌握
据赵德明介绍,每次实验时,至少有两名工作人员在中央控制室时刻监控着核心区的一举一动,尤其是研
究人员的操作规程。在实验室上方有四个显示实验区状态的灯,红色代表非工作状态,黄色代表有污染,绿色代表正在使用,深红色报表示出现了紧急状况。
通过对讲系统,
控制室可以与研究人员实时沟通,并且对核心区内的压力、风速、污染情况等进行监控。晨报记者徐丽梅

微生物洁净室设置净化空调系统是为了建立一个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无菌洁净的微环境,以利于实验操作。传统的空调系统仅能对温度起到一定的控制,洁净度无法完全得到控制,因而导致病菌的滋生和繁衍。这样的空调系统远远不能满足微生物实验室一个特定的洁净环境的卫生学要求。
净化空调系统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精心设计后完**够做到控制实验室内温度、尘埃、细菌、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气流分布、保证室内人员所需新风量和室内合理的气流流向,并能维持整个微生物实验室合适的梯度压力及定向流动,全面实现“无菌环境**体系”的目的,减少实验过程中一切潜在的感染风险。结构设计上还有一个**特色是室内大多数空调设备的维修保养均在室外进行,减少非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减少污染,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

培养室是为卫生区学检验时配以微生物的房间,通常要配备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及震荡培养箱等设备,或整个房间安装保温、控温设备。房间要求保持清洁,有防尘、隔噪音等功能。

所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当这类操作不得不在生物安全柜外进行时,必须采用个体防护与使用物理抑制设备的综合防护措施。
6.3.1.3 在进行感染性组织培养、有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时,必须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6.3.1.4 当不能安全有效地将气溶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时,应使用呼吸保护装置。
6.3.1.5 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工作完毕必须脱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先消毒后清洗。
6.3.1.6 工作时必须戴手套(两副为宜)。一次性手套必须先消毒后丢弃。
6.3.1.7 在实验室中必须配备有效的消毒剂、眼部清洗剂或生理盐水,且易于取用。可配备应急药品。
6.3.2 实验室设计和建造的特殊要求
6.3.2.1 选址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可与其他用途房屋设在一栋建筑物中,但必须自成一区。该区通过隔离门与公共走廊或公共部位相隔。
6.3.2.2 平面布局
a)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核心区包括实验间及与之相连的缓冲间。
b)缓冲间形成进入实验间的通道。必须设两道连锁门,当其中一道门打开时,另一道门自动处于关闭状态。如使用电动连锁装置,断电时两道门均必须处于可打开状态。在缓冲间可进行二次更衣。
c)当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不设自动控制装置时,缓冲间面积不宜过大,不宜**过实验间面积的八分之一。
d)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位置应远离实验间,避开工作人员频繁走动的区域,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气流流型。
6.3.2.3 围护结构
a)实验室(含缓冲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必须光滑耐腐蚀、防水,以易于消毒清洁。所有缝隙必须加以可靠密封。
b)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均可自动关闭。
c)除观察窗外,不得设置窗户。观察窗必须为密封结构,所用玻璃为不碎玻璃。
d)地面应无渗漏,光洁但不滑。不得使用地砖和水磨石等有缝隙地面。
e)天花板、地板、墙间的交角均为圆弧形且可靠密封,施工时应防止昆虫和老鼠钻进墙脚。
6.3.2.4 通风空调
a)必须安装立的通风空调系统以控制实验室气流方向和压强梯度。该系统必须确保实验室使用时,室内空气除通过排风管道经过滤排出外,不得从实验室的其他部位或缝隙排向室外;同时确保实验室内的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进风口和排风口的布局应使实验区内的死空间降低到小程度。
b)通风空调系统为直排系统,不得采用部分回风系统。
c)环境参数:相对于实验室外部,实验室内部保持负压。实验间的相对压强以-30Pa~-40Pa为宜,缓冲间的相对压强以-15Pa~-20Pa为宜。实验室内的温、湿度以控制在人体舒适范围为宜,或根据工艺要求而定。实验室内的空气洁净度以GB 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中所定义的七级至八级为宜。实验室人工照明应均匀,不眩目,照度不低于500lx。
d)为确保实验室内的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实验室内不应使用双侧均匀分布的排风口布局。不应采用上送上排的通风设计。由生物安全柜排出的经内部过滤的空气可通过系统的排风管直接排至大气,也可送入建筑物的排风系统。应确保生物安全柜与排风系统的压力平衡。
e)实验室的进风应经初、中、过滤。
f)实验室的排风必须经过滤或加其他方法处理后,以不低于12m/s的速度直接向空中排放。该排风口应远离系统进风口位置。处理后的排风也可排入建筑物的排风管道,但不得被送回到该建筑物的部位。
g)进风和排风过滤器必须安装在实验室设在围护结构上的风口里,以避免污染风管。
h)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中,在进风和排风总管处应安装气密型调节阀门,必要时可完全关闭以进行室内化学熏蒸消毒。
i)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中所使用的所有部件均必须为气密型。所使用的过滤器不得为木框架。
我们公司遵循“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市场为向导,以服务为宗旨”的经营理念愿与各界同仁精诚合作,共创辉煌。
http://jinbaolai88.b2b168.com